本站首页 > 正文

将高职院校建成技术技能积累的资源集聚地

作者:时间:2015-12-02点击数:

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行动计划对高职院校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首次明确提出将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积累在服务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专业对接产业,夯实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基础。

把高职院校建成技术技能积累的资源集聚地,专业与产业对接是基础。一是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对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优化专业结构,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调整服务面向以及专业建设方向,实现专业体系的重构。二是要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跟产业发展趋势、行业产业发展要求,及时撤销与区域经济及产业对接不紧密专业,新增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确保专业与产业升级同步协调。三是要推进专业集群化发展,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集群,并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专业为引领,辐射带动群内其他专业发展,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链的全覆盖。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之后,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使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为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为行业企业在职员工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终身学习与培训服务。

深化校企合作,丰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实践形式。

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不仅能够将学校打造成资源集聚地,为技术技能积累提供创新驱动的平台,还将促进校企资源共享和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针对校企合作缺乏桥梁问题,行动计划强调学校、行业、企业多方联动,支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建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应采取积极能动的行为去全力促成,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学校还要站在服务产业发展的高度,专注并致力于技术技能的传承和应用,育人与技术服务并重,推动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和制度的构建。二是“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多方的技术联盟,混合制二级学院则是多方产权混合,校企合作共建,从而使校企以更加紧密的合作实体方式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以混合制二级学院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切入点,使我国民间师徒传授式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与高等教育接轨,将技术技能积累模式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如此奠定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发展基础。三是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当前高职院校缺乏技能大师,学校应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主动与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公认的高水平能工巧匠合作,建立股份制大师工作室,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四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职业院校等,围绕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牵头组建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人员互聘、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

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创新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行动计划为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指明了方向。一是推动政行企校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地方政府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行业开发现代学徒制的各类标准,企业探索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支持措施,学校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二是发挥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主体作用。现代学徒制的育人主体为学校和企业,责任主体也应转变成学校和企业,让企业承担育人的责任、风险和义务。三是高职院校采取单独考试办法从企业中招生。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参与学校招生,赋予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单独招生自主权,并规定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对象可以是企业员工。四是技术兵种与高职院校联合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将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纳入现代学徒制培养范畴,军地共同参与士官招生育人的全过程,促进军民融合、协同育人的深度发展。

加强应用科研能力建设,深化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

行动计划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变化和建设任务要求,贯彻“创新驱动”要义,提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以及“与人才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相结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为深化技术技能积累内涵,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指明行动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传播与实践现有应用技术的同时,加强应用科研能力建设,担负起技术创新的责任。要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科研定位,将自身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主动参与区域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甚至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规划、技术评价,将校企合作的范围从人才共育拓展到技术共研,真正使自身成为科技成果的辐射源,乃至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底蕴。

当前,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不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工业精神的弘扬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行动计划把“技艺传承创新”作为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活动的核心内容,把“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与工艺”作为促进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技术技能积累不仅仅是工艺技术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积累,有文化、有深度的技术才会更有生命力。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文化传承创新这一基本职能的发挥中彰显“专注、执著、向善”的工业精神,注重与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与衔接,在“文化育人”的理念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备精益求精、专心敬业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把“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提高育人水平,在文化育人实践中切实推动技术技能积累。

———————————————摘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   公共基础学院:0451-86688378

Copyright © 2019 By Dbe.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