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召开专业论证会,研究制定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全系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学院“两创”精神,发动各专业教研室完成了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调研和走访,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的人才培养方案,6月14日,召开了会计专业改革论证会,聘请了7位企事业专家对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草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证。专家们认为专业建设以“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思路清晰,理念先进,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严谨务实,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更加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扩大订单培养,实行了“岗、证、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积极与会计公司合作,增加订单培养数量,不断提高订单培养质量,在09级40名订单的基础上,今年我系将订单培养数量增加到60名。为保证订单培养质量,与行业专家合作,着重对会计岗位群技能进行分析,通过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析,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一致,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现了教学和岗位的对接,促进了课证融合,确保了教学满足订单的需要。同时,对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培养中;将财会岗位工作技能训练、财会行业从业知识培训与订单培养形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岗证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重点制定了会计专业群的“十二五”建设规划
1.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了全系各项教学改革
为贯彻学院“两创”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系的教学改革工作,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以该专业为突破口,制定改革方案,并落实实施,带动整个会计专业群的整体教学改革,在何莉主任的带领下,我系多次召开教学改革工作促进会,进一步落实和实施重点专业的改革方案,在上年度对09会电专业的改革试点较成功的基础上,本年度又进行了六门“基于工作岗位”设计的试点课程教学,在试点教学过程中,教务处、督导室、系领导及相关教师进行了多次的听课,对改革效果给予了好评。
2. 制订了整个会计专业群的“十二五”建设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我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结合会计专业群的实际发展,制订了整个会计专业群的“十二五”建设规划。
三、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建设
1.继续推进了课程改革和精品课建设
本年度我系第二批课改课程《审计实务》顺利通过终期验收;《成本会计》也顺利通过了中期验收;通过及时组织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总结了经验、拓展了思路,在此基础上申报了第三批课改课程《会计实务》;院级精品课《审计实务》顺利通过了中期验收,同时完成了我系已有的两门省级精品课《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的阶段性总结,并对今后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2. 通过“说课大赛”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年初,我系就把“说专业、说课程”列为本学期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对“说专业、说课程”的相关要求进行了集中学习,并对我系三个专业和10门主干课程首先开展了此项活动,在教研室选拔的基础上, 5月16日,我系集中进行了系内“说课”大赛。在该项活动过程中,专业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充分与企业专家合作,根据教学目标和生产实际、岗位需要共同设计课程,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本次大赛,参赛教师王忠孝、赵威、杜国用、张振和、杨鑫慧和韩雪英老师分获一、二、三等奖。为保证大赛质量,我们还邀请了教务处、督导室和实训中心的相关专家担任评委,对我们的选手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为我系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提高的平台,对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推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教案展示及评比推动了教师课程实施方案的改进
本年度,我系进行了两次教案的集中展示和评比,多数教师的教案,都能够体现工学结合,任务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标准突出职业标准的鲜明特色,特别是课改课程的教案,更加充分的体现了高职会计教学的要求。经过认真评比,我系评选出王忠孝、韩雪英、张振和、赵威、杨鑫慧、刘鹏和张钧铭等老师的10本教案为优秀教案,并给予了相应的奖励。在评比中,我们改变以往由教学检查领导小组成员打分的单纯做法,改为由全体教师全员参与打分评比,在评比中,教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更加明确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教案编写的必要性,对如何通过课前准备来提高课堂效果达成了共识,从而实现了教案检查评比的真正目的。
四、认真落实“三个一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带动各项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我系一向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完善团队建设内容,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实践技能和科研服务能力。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 在负责人何莉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一支面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教学团队。2010年4月,在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评比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活动中,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在省内高职院校的六十余个教学团队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成绩的取得是我系遵循学院党委提出的“六个坚定不移”发展战略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我系各项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宽教师培养渠道,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按照学院“三个一百工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锻炼,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服务咨询,承担科研项目。本年度我系有9人次参加了课程改革方面的培训及对外交流研讨,有6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学院暑期安排的社会实践,有1位教师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企业挂职锻炼,有22位教师参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企业开展业务培训 次,培训人员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项。我系教师不但出色完成了实践和调研任务,而且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人员素质提高做出了贡献,受到了相关企业的欢迎和肯定。其中,赵威、刘鹏老师在哈尔滨嘉信会计代理记账公司表现突出,该公司向学院领导发来信件,对两位老师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向学院表达了继续合作、实现双赢的愿望。
3.增加外聘教师数量,双师结构更加合理
本年度我系外聘教师10名,多为企业一线专家,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为我系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满足了我系双师结构的需要。
4.积极推动了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材建设
坚持鼓励教师参加优质教材的编写,鼓励教师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制校本教材,积极推动教材建设,本年度有 位教师主编并出版了教材,有三位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还有很多教材正在编写中。
五、落实评估回访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专业剖析’任务
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2007年度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剖析优秀专业,在今年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回访中又被确定为重点检查对象,为此,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以赵院长提出的“三高”工作要求为标准,进行了多次讨论研究,分工部署,强化落实,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在5月25日专家回访检查中,专家通过听取专业介绍、专业剖析、说课、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看有关资料等方式对我系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通过检查,专家对我系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专家一致认为,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省级示范专业名副其实,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建设省内领先。
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1.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提高
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抓手。为了切实推进我系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案例式教学、任务引领教学、体验参与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加以推广普及,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上半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系有5名教师位于全院教师排名前10位。
2.学生技能水平有所提高
1)本年度我系学生参加了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参赛的两个队分获国家“三等奖”和省“三等”奖,这是我系在此项比赛中首次获得国家级的奖项。
2)本年度我系首次承办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的国家级学科竞赛活动-----全国财会技能大赛初赛哈尔滨赛区比赛获得了成功,本届技能大赛有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90余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院校30所,高职院校60余所)的1000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初赛合格2000余人。由于学院的大力支持,何主任的正确领导和辅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参赛的156人全部通过初赛。在60余所参赛的高职院校中,我院以总成绩第六名的佳绩获得了大赛组委会授予的“2010年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知识赛高职高专组最佳院校组织奖”。
七、以校企合作为根本,加强了顶岗实习及实习基地建设
本年度我系继续实行“2+1”教学管理模式,组织了08级479名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对大三学年的学生我们采取一条龙的管理模式,对08级应届毕业生全部安排了实习实训,针对会计学生实习难的现状,在每次安排实习前,何主任都要带领我们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走访,经过反复研究对比,选择实习基地,按照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本年度,我系在5个实习基地集中安排实习的学生达到365名。
另外,针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但每个单位需求量小,集中安排实习较困难的特点,本着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广泛发动教师和学生,利用社会力量,在省内外积极联系多家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安排毕业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这一部分不需要很多的投资,又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同时还扩大学院的影响,为今后招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对分散实习的学生,我们安排了专门的指导教师,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保持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圆满的完成了实习任务,经过学生实习,加强了校企合作,为今后开展订单式培养奠定了基础。
八、配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优劣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直接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还主导着学风的走向。为了加强教风建设,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把教风建设作为教师工作的核心工作来抓,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管理水平,以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风尚。在教风建设上,首先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其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通过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加强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了我系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加强教风建设的同时,我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改革方向,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品质修养;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意识,宽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动手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岗位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我系的学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九、充分发挥了教研室基层教学管理的作用。
本年度各教研室按照学院关于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教育部及学院教学改革的相关精神,按照学院教学改革导向确定教研室的活动重点,制订活动计划,组织开展活动,积极进行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论证及落实试点工作,加大了对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加强了日常听课检查的力度,提升了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