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系列报道(四)
作者:刁宁宁 摄影:王丽
1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18位研修教师在昆仑关战役博物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红军烈士遗骸安放陵园、突破湘江战役渡口聆听了现场教学,在红色基因传承中把使命勇担在肩,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
昆仑关,曾经爆发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山地攻坚大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不朽丰碑。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图为教师们在昆仑关战役博物馆聆听现场教学
在湘江战役指挥所旧址——红军堂的现场教学中,教师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悲壮惨烈的战场犹在眼前,厮杀与枪炮声犹在耳边。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最壮烈的一仗,也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转折之战,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湘江战役精神可以用“三个勇于”来诠释,即“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冷雨霏霏,天空哀鸣,在光华铺烈士陵园,教师们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垂首默哀,诵读湘江祭文时,在场的所有教师无不默默垂泪。在界首渡口,教师代表向湘江祭洒花瓣,祭奠红军烈士英魂,全体教师诵读《湘江为英雄歌唱》,歌唱《十送红军》缅怀革命先烈,大家已是泣不成声。
在研讨过程中,徐瑛老师说,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凝结着党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沉浸式的现场教学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礼,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张莹老师说,革命年代留下来的红色资源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是最好的营养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把湘江战役中的红色资源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秦晶娟老师感慨道,“在这里不仅涵养了爱国情怀,更受到了鼓舞和激励,我要把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更好的融入到未来的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赓续精神,不忘来时路,走好未来路。”韩松泽老师则表示,深刻领悟了“江山处处埋忠骨,红色精神代代传”的红色内涵,红军英烈永垂不朽。
图为教师们在突破湘江战役教学现场